推荐 + 赠书 《Python 3学习笔记(上卷)》
/ / / 阅读数:4254前言
「如何学习编程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,在我初学 Python 的时候,我就非常关注大神们的学习方式和成长之路。工作这么些年过来,我发现大家入门和学习的共同点非常统一:读书、看源码、高频率的实践和动手,对于现在的同学还可以选择看视频。
在我的印象里面,大神 TJ Holowaychuk 的学习方法让我记忆深刻,大概 4-5 年前我看过一个介绍,但是找不到印象里的那篇了,只找到了这篇 TJ Holowaychuk 是怎样学习编程的? 。TJ 的学习方法很特别:
也不读书,从不去听课,我就是去阅读别人的代码,并搞清楚那些代码是如何工作的。
而《Python 3 学习笔记(上卷)》作者雨痕在我印象里面就是这样通过阅读 CPython 源代码来学习 Python 的。
qyuhen/book
雨痕前辈从 1996 年开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作,从 2006 年接触 Python,他的 qyuhen/book 在 2013 年的时候就已经非常知名了。这个项目下是除了 Python 笔记,还有 Go,C 方面的学习笔记。
第一次阅读《Python 学习笔记》就被它的内容吸引,虽然只是作者的学习笔记,但是依然不影响对于学习 Python 的开发者的意义,我觉得这个笔记有 2 个显著的特点:
- 从解释器和 CPython 源码实现的角度剖析语言语法
- 通过在交互环境中的实验去证明和验证细节,获得结论
可以说这本书对 13 年的我来说,有很大的帮助。当然这个笔记里面还有一些有意思的点,我在 14 年的 Python 高级编程 分享中 PPT 一上来就引用了这个笔记中提到的怎么让 Python 支持 end:
__builtins__.end = None def test(x): if x > 0: print "a" else: print "b" end end def main(): test(1) print('I can use end!') end |
嗯,这不是 ruby。其实能这么写的根本原因就是 end 被解释成了 None,写成什么都可以:
__builtins__.endif = None def test(x): if x > 0: return True endif test(1) |
之后雨痕老师的 《Go 语言学习笔记》 出版了,但是《Python 学习笔记》却没有动静,我既有失望也满怀期待,想必没有考虑出版它是由于这个笔记是针对 Python2.7 的。
但是不要紧,《Python 3 学习笔记(上卷)》来了。
荐书
关注我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我是不愿意参与荐书的,我得对订阅者负责。我没看过的、觉得不好的书我是不可能推荐给别人的。
目前我正式的荐书只有 《流畅的 Python》 和平时在群里说到的 《python 编程 从入门到实践》 ,《Python 3 学习笔记(上卷)》是我推荐的第三本书。节前就收到了样书,刚刚读完,给大家分享一下读后感。
本书的特点
- 书中内容基于目前最新的 Python 3.6 版本,书中提到的一些最新的 Python 内容还很少有中文书或者博客来介绍。在 2018 年这个节点,如果一本新书还在讲 Python 2,反正我是不会买了。
- 同样是从解释器和 CPython 源码实现的角度剖析语言语法。市面上大部分的教程都是在告诉你应该怎么用,但是背后隐藏的细节和原理却很少提及,这本书对这些并不避讳,而更像是想弄清楚解释器执行的流程和细节。尤其是在「解释器」章节里面除了从源码上分析 GIL,还有内存分配、垃圾回收和 Python 执行过程的方面的内容。
- 配图丰富、简单易懂。同作为图书作者,我很了解做配图是一件很耗时辛苦的事情,既要对配图的内容理解非常深刻,也要让它直观好懂是很难的,这本书这点做的就不错。
- 通过在交互环境中的实验去证明和验证细节,获得结论。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方式,作为一个读者用这样的方式学习知识是很轻松愉快的
概念定义深刻准确。雨痕老师的编程经验非常丰富,对 Python 也很熟悉,对一些知识点的定义和理解非常好。我举 2 个例子:
1.「包和模块」。有多少人不能清晰区分他俩?我看到很多同学用这 2 个词的时候很随意,这本书里面是这么说的:
模块 (module) 是顶层代码组织单元,其提供大粒度的封装和复用... 如果说模块用于组织代码,那么包就是用来组织模块的...
我的感觉是总结非常到位。
- 借助生成器切换执行功能,改善程序的结构设计。我举书中列出的 2 个例子,第一个是生产消息模型:
def consumer(): while True: v = yield print(f'consume: {v}') def producer(c): for i in range(10, 13): c.send(i) c = consumer() c.send(None) producer(c) c.close() |
当然作者也提到如果有多个消费者或者数据处理时间较长,还是建议使用专业的并发方案。第二个是消除回调。我们先看看异步回调的模式:
import time import threading def target(request, callback): s = time.time() request() time.sleep(2) callback(f'done: {time.time() -s }') def request(): print('start') def callback(x): print(x) def service(request, callback): threading.Thread(target=target, args=(request, callback)).start() |
我一直不喜欢回调,这种接口设计的方式会让代码和逻辑分散开,维护性很差。如果使用生成器怎么做呢?
def request(): print('start') x = yield print(x) def target(fn): try: s = time.time() g = fn() g.send(None) time.sleep(2) g.send(f'done: {time.time() -s }') except StopIteration: pass def service(fn): threading.Thread(target=target, args=(fn,)).start() service(request) |
这样就不需要callback性质的额外参数了,通过yield让程序逻辑看起来是串行的。
我要强调一下:这本书并不是适合入门,它假定读者已经有一定的编程和 Python 基础。所以更适合已经熟悉 Python 语言语法,使用 Python 写过程序的开发者,如果你正准备迁移 Python 2 的代码到 Python 3.6 这本书就更值得看一看了。
在上个月发布的 《爱湃森 2017 年度 Python 榜单》 中,我也把这本书放到了 2018 年最值得期待的国内出版的 Python 书籍 的第二位(那会我还没拿到样书),现在看来这本书也物超所值,对我这种 Python 老手来说,看书获取新知识的几率已经不高,但是从这本书里面我还是收获了很多。我举几个印象深刻的例子:
- 池化。之前没了解过,就是相同名字可能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名字空间里,就有必要共享实例,这样节约内存,也省去了创建新实例的开销,所以 Python 实现了字符串池。
- SimpleNamespace。之前我想快速的构建一个结构化的实例会用 namedtuple,但是缺点是它构建出来的是一个类型:
In [5]: Point = namedtuple('Point', ['x', 'y']) # 构建出来的是一个类,而且传递参数的效果也不直观,field_names需要是一个列表或者空格分割的字符串,不方便 In [6]: p = Point(1, 2) # 我还得实例化一下Point才能用 In [7]: p.x, p.y Out[7]: (1, 2) |
这样不方面,SimpleNamespace 就可以直接创建实例:
In [8]: from types import SimpleNamespace In [9]: p = SimpleNamespace(x=1, y=2) In [10]: p.x, p.y Out[10]: (1, 2) |
这样用起来就方便多了。
- 自定义异常类的名字。我以前自定义异常的名字比较随意,XyzException 或者 XyzError 通常有点看心情或者仿之前名字格式,这本书这样说的「内置异常多以 Error 结尾,但建议以 Exception、Error 后缀区分可修复异常和不可修复异常」,我觉得说得对...
上述这几点算是我的读书笔记,详细的还得看书中原文哦。
希望国内能出现越来越多的好书!有能力有想法的同学,可以私信我帮你联系出版社哟
赠书
我向电子工业出版社谋了 5 本《Python-3 学习笔记(上卷)》福利给大家。这次在移动端的抽奖用「抽奖助手」小程序,关注本公众号之后,长按下图,在弹出框中「选择识别图中的小程序码」进入抽奖页面即可。